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临沂 日照 潍坊 烟台 东营 枣庄 青岛 济南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山东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二)

发布:2010-05-07 17:20:13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45.我们对待历史和文化,应该坚持         的态度。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古代名人众多,借古人之         ,添当地的名片,自属正常。但不顾历史事实,生拉硬造,未免贻笑大方了。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实事求是   名义     B.老老实实   名誉

  C.实事求是   声誉     D.脚踏实地   名誉

  46.“就业至上”是针对“就业难”提出来的。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高校都把解决就业难问题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这本来无可厚非。但重视就业,为了走出困境,就把“就业至上”上升到办学理念的高度,有欠妥当。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就业至上”对解决就业有促进作用

  B.金融危机下就业问题是高校的首要问题

  C.“就业至上”作为办学理念有违教育初衷

D.“就业至上”是针对“就业难”提出的

  45.【答案】C。解析:“但”字表示转折,后面是“不顾历史事实”,前面应是“符合历史事实”,所以第一个空应该为“实事求是”,而非“老老实实”或“脚踏实地”;另外,“声誉”指声望名誉,“名义”指名分、资格、称号。“声誉”符合文中语义条件,故答案为C。

46.【答案】C。解析:作者首先陈述了各高校以“就业至上”为办学理念的现象和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接着以“但”字为转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就业至上’上升到办学理念的高度,有欠妥当”。A、B、D项都只是作为C项的背景材料而出现,因此本题答案为C。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sd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