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一
2001年国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一
注意事项:
1.在作答前,考生按要求在机读答题卡上填写、填涂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在题本上的一律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判断题(共10.2分)
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每题做对得0.3分,做错扣0.3分,不做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 )
2.错误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 ( )
3.真理的特性是它的客观性。 ( )
4.检验真理需要实践,还需要逻辑证明,因此,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 )
5.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 )
6.社会主义承认社会价值,否认个人价值。 ( )
7.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
8.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 )
9.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 ( )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完全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 )
11.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 ( )
12.行政诉讼中只能采用合议制审判方式。 ( )
13.凡是能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都能申请行政复议,凡是能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也都能提起行政诉讼。 ( )
14.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 )
15.一般来说,管理的事务越复杂,管理的幅度就应越小。 ( )
16.国际上对培养行政人员的通常要求是“专通结合,以专为主”。 ( )
17.解除降级行政处分即意味着恢复原级别。 ( )
18.行政领导不得在事业单位兼任实职或名誉职务。 ( )
19.行政决策就是指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其一的过程。 ( )
20.罢免政府组成人员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 )
21.确立文章主题必须材料先行。 ( )
22.上行文对受文者的行为不具备强制性影响。 ( )
23.通知不能主送同级机关。 ( )
24.领导指导性文件没有试行本。 ( )
25.2000年是世纪之交,也是我国完成“九五计划”、实现国企改革和脱困目标、落实扶贫攻坚任务的最后一年。 ( )
26.2000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 ( )
27.2000年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和政策。 ( )
28.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两大动力”是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 )
29.2000年4月,首届非洲——欧洲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和《行动计划》。 ( )
30.2000年5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 ( )
31.2000年6月,中、日、法、德、英、俄、美七国政府分别以不同方式,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 ( )
32.2000年6月份,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了自1945年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南北双方领导人的首次首脑会晤。 ( )
33.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了28枚金牌、16枚铜牌,位居金牌榜第二位、奖牌榜第三位。 ( )
34.“北京2008年奥申委”确定的申办口号为“新中国、新北京”。 ( )
更多详情请查询: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kw.org)
